臺灣一女子報案稱屋內有毒蛇 消防趕到發現是鰻魚…[2015.09.22]
臺灣嘉義市一間民宅傳出有毒蛇侵入,消防人員據報趕到,才發現所謂毒蛇是一條長約30公分的鰻魚。
報道說,嘉義市消防局據報,立即派員趕抵現場,女報案人神情惶恐站在屋外,指著光線昏暗的屋內,表示走廊角落有一條頭呈三角型的"毒蛇"。
消防人員靠近觀察,這條蛇移動極為緩慢,似乎已經奄奄一息,用捕蛇夾一夾發現它全身滑溜,身上還有黏液,原來,屋主口中的毒蛇,其實只是一條鰻魚。
報道說,這條鰻魚可能是從一旁的菜市場溜進屋內。
報道稱,…
蝦鰻混養效益高 循環用水無排放[2015.09.21]
南美白對蝦養殖在給養殖戶帶來效益的同時,直排污染內河水質,濫采地下水容易造成漏斗,而大棚養蝦加入鹽分,造成土壤返堿的問題也不容忽視。養蝦污水往哪兒去已成為一大難題。近年來,我縣一些養殖戶正在摸索解決的辦法,栟茶鎮江安村養殖戶申承東采取蝦鰻水循環養殖模式,不僅效益較高,而且"肥水不流外人田"。
前不久,記者來到申承東的養殖場,他正和工人一起投放蝦苗,與常規養蝦要不同的是,他投苗的三個大池塘的水全部是從養殖場的鰻魚池抽過來的。
2014年,申…
難捕的鰻魚[2015.09.19]
鰻魚和泥鰍習性一樣,是生活在水中河泥里,所以捕撈難度相當大,每年春夏之交、秋涼之前是鰻魚出塘佳時機。昨天上午,海寧市鹽官鎮養殖戶王飛龍首次用網捕鰻,雖然三畝水面有幾千斤的鰻魚,但經10多人圍網只捕到少量鰻魚,鰻魚難捕!
文章由:烤鰻http://www.mumari.com整理提供。
高溫天氣做好青蝦池塘管理[2015.09.18]
檢查飼料
應增加池水深處的投喂量,池邊由于水溫高,應少投飼料,青蝦多數躲深處,傍晚淺水處水溫高,青蝦也不來攝食,造成飼料浪費。應在早晚勤于檢查飼料攝食情況,及時增減。
及時加水
由于溫度高,池水蒸發快,每隔兩天應及時給池塘加水。佳加水的時間,宜選擇在上午,上午池水溫度和河溝中水溫,溫差小,對池塘蝦影響小。每次加水量控制在回復到池塘原水位即可,一次不宜加水超過20厘米,過多造成池水水質變化過快,不利于青蝦的生長。
控制藍藻 …
天氣持續旱魚塘怎么管?[2015.09.17]
俗話說"魚兒離不開水",可作為"春雨貴如油"的魯北地區,自去秋降雨稀少、旱情明顯,冬季又暖冬反常、少雨寡雪,今春還是以晴為主,幾無陰雨,并據氣象信息顯示:近期仍無明顯降水過程。那么,在這種旱情嚴重并持續之下,魚塘該如何管理呢?
化"危"為"機"
有水源供給的池塘,可適時為池塘加注新水,使池水水位保持在0.8米~1米,并充分利用天旱光照充足、氣溫回升較快的特點,加快肥水、增加投餌量,將旱情危害轉化為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的機遇。
每畝施經過發酵腐…
如何判斷魚苗的“老”與“嫩”[2015.09.16]
有專家建議養殖戶朋友嘗試嫩苗下塘。那如何判斷苗的"老"或者"嫩"呢?
以常見的四大家魚為例,當孵化水溫保持在22℃~25℃時,從成熟卵受精到水花出膜,大約需要20個~24個小時。水花在腸道完全貫通以前,主要靠卵黃囊提供發育所需能量,此階段被稱做"內源性生長期",該過程大約持續72小時,隨后魚苗進入主動攝食的"外源性生長期"。
如果將魚苗的"內源性營養期"和"外源性生長期"分別與"老"和"嫩"對應,無疑在進入"外源性生長期"以前,魚苗應該都是"嫩"的。所以,如果要放…
如何預防魚苗爛身爛尾[2015.09.15]
魚苗爛身、爛尾,甚至出現死亡的現象。業內人士分析,原因有四:
1.天氣不穩定,暴雨連連,水溫變化幅度大,魚苗轉運下塘后易產生應激反應,尤其是早苗體質弱,更易染病。
2.高密度、高投入、高產量養殖模式,使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,個體間傳染病機率增大。
3.為了預防魚病,養殖戶習慣性進行化學藥物預防,亂用濫用殺蟲和殺菌藥(二氧化氯、三氯異氰脲酸等),破壞水體微生態平衡和魚苗的免疫系統,導致魚苗易發病,尤其是苗種場,使用二氧化氯等殺菌藥幾乎是…
秋選黃顙親魚有講究[2015.09.14]
據報道人工繁殖的親魚可以直接從江河、湖泊、水庫、池塘等水體中捕撈選用,這是目前養殖黃顙魚人工繁殖常用的方法,如果有條件的話,也可以自己培育黃顙魚親魚,然后從中選用。如果從江河、湖泊、外蕩、水庫、池塘中捕撈親魚時應注意以下事:
具體要求:定在秋、冬季節捕撈親魚,此時水溫較低,有利于選擇與操作,特別容易運輸親魚,而且耗氧低。捕撈親魚所用的網具要柔軟、光滑(一般用維尼龍線料作網具)從刺網上摘取黃顙魚時應仔細、小心,避免魚體受傷,以免入池塘強化培育時,影…